广医青年朗读社广西配资炒股
广医青年朗读社第10期——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赵元辰为大家带来诵读作品《黄帝内经 素问 咳论》。本篇全面论述了咳病的病因病机、证候表现、分型及治疗原则等,是论述咳嗽相关疾病中医理论的经典名篇。
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,由《素问》《灵枢》两部分组成,总计162篇。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、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,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,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杏林一脉传千古,中医中药贯古今。全体广医青年不忘初心,矢志前行,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奋斗终身。
《黄帝内经 素问 咳论》
原 文
黄帝问曰:肺之令人咳,何也?
岐伯对曰:五脏六腑,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。
帝曰:愿闻其状。
岐伯曰: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皮毛先受邪气,邪气以从其合也。其寒饮食入胃,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,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,则为肺咳。五脏各以其时受病,非其时各传以与之。人与天地相参,故五脏各以治时,感于寒则受病,微则为咳,甚则为泄、为痛。乘秋则肺先受邪,乘春则肝先受之,乘夏则心先受之,乘至阴则脾先受之,乘冬则肾先受之。
展开剩余57%帝曰:何以异之?
岐伯曰:肺咳之状,咳而喘息有音,甚则唾血。心咳之状,咳则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状,甚则咽肿喉痹。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,转则两胠下满。脾咳之状,咳则右胁下痛,阴阴引肩背,甚则不可以动,动则咳剧。肾咳之状,咳则腰背相引而痛,甚则咳涎。
帝曰:六腑之咳奈何?安所受病?
岐伯曰:五脏之久咳,乃移于六腑。脾咳不已,则胃受之。胃咳之状,咳而呕,呕甚则长虫出。肝咳不已,则胆受之。胆咳之状,咳呕胆汁。肺咳不已,则大肠受之。大肠咳状,咳而遗失。心咳不已,则小肠受之。小肠咳状,咳而失气,气与咳俱失。肾咳不已,则膀胱受之。膀胱咳状,咳而遗溺,久咳不已,则三焦受之。三焦咳状,咳而腹满,不欲食饮。此皆聚于胃,关于肺,使人多涕唾,而面浮肿气逆也。
帝曰:治之奈何?
岐伯曰:治脏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肿者治其经。
帝曰:善。
青年读讲人
赵元辰
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呼吸科党支部组织委员
呼吸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
来源:党委办公室(团委)
编辑:高学成
审核:樊瑷晗
统筹:尹 璐
监制:刘 震广西配资炒股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